作者簡介
陸寶原
1957年生於高雄市橋頭區五里林(水流庄),1981年進高雄煉油廠。曾參與《橋仔頭建築巡禮》及《橋仔頭鄉野傳奇》等書撰稿(1996),1998年出版《一條河流的故事──中崎溪探索》(以上為橋仔頭文史協會發行)。1997年起陸續於《石油通訊》發表〈屏山紀事〉等系列文章。2015年,開始接觸並調查關廠後的高雄煉油廠建物設施、撰寫相關文史資料。
內容簡介
〔高雄文史采風第22種〕
因應戰爭而生的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因政權更迭,輾轉成為臺灣石化產業的基石,牽動著臺灣經濟發展。高雄煉油廠,走過七十餘年,留下大量與時代相應的建築、機具、出版品,也是多少油人投入才華、熱血的場域。
而今,讓我們隨著油人的眼睛,一一走過、看見,高雄煉油廠。
本書特色
煉油廠,在堅毅剛硬的器械線條中,煉製出我們的生活所需,推動了臺灣無數的產業發展。
時光荏苒,它漸漸退下舞臺。
但我們不應遺忘它的付出,在科技仍舊快速進展的同時,也應回頭檢視初心。
熱血油人懷著滿腔柔情,提筆記下所見所聞,帶領你我,走入臺灣石化工業的起始地──高雄煉油廠。
目錄
【總序】開啟高雄文史工作的另一新頁
【推薦序】並肩走踏尋高廠.閒扯闊論話文資
【推薦序】榮光與餘緒──留予他年說夢痕
【自序】再會吧!高廠
時代身影──日治與戰後初期的高廠人物抽樣
戰火下的日籍菁英──六燃時期的廠長們
獨在山中人未識──幾被遺忘的廠長沈覲泰
獨留青塚向黃昏──賓果廠長二三事
顛沛人生.堅毅身影──記高廠的兩幅浮雕
展讀一位臺灣少年的六燃經歷
時代過渡者──林水龍前輩的年輕素描
再會吧!紅磚屋──高廠建築巡禮
六燃時期建築
戰後的高廠建築
磚石下的歷史堆疊
與名師的邂逅
萬般風情的附屬設施
再會吧!紅磚屋
歷史光影──高廠的運轉軌跡
烽火下的地景之一──淺談高廠防空洞
烽火下的地景之二──高廠防空洞樣式探索
重回「621」
蒸餾、熱裂與重組──1950、60年代的高廠煉製光影
水道.電力.鍋爐房──高廠的動力公用系統
火車.火車行到何處去──高廠的鐵路運輸
路名──高廠的歷史標記
文化印痕──印版工場與技術圖書室
躍動音符.歷史對話──與高廠有關的幾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