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Peter Knoepfel
瑞士洛桑大學與瑞士公共行政學院榮譽教授,專長為公共政策、永續發展、公共管理、公共行政。
Corinne Larrue
法國東巴黎大學教授,專長為都市與環境規劃。
Frédéric Varone
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專長為公共管理。
Michael Hill
英國新堡大學榮譽教授,專長為社會政策。
譯者簡介
曾健准
瑞士洛桑大學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核心的學術旨趣乃組織研究(Organizational Studies),特別是制度理論與社會資本,並嘗試將理論基礎應用於不同的領域和議題。跨領域的研究日趨重要,而各種組織(公、私部門、第三部門、混合型)的場域治理、組織管理都會受到公共政策的影響。有鑒於此,期望透過本書的譯介,一方面為實務工作者提供多元的思考架構,一方面也能促進組織研究與公共政策這兩個領域的進一步對話。
內容簡介
本書最初是為瑞士、法國的政策實務界所寫的公共政策分析專書,其後並由法文翻譯為英文(同時加入若干英國的案例)。這本在歐洲公共行政學界的經典著作,不僅提供了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也呈現了許多實務應用的個案,具體體現其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價值。
考量到並不是所有的政策實務界人士都具有社會科學的背景,本書的構思與寫作,援引了社會學、政治學、行政學、法學等不同學科之概念,期能發展出一套淺顯易懂的分析框架,裨便協助在不同公共政策領域耕耘的實務界人士與學術界同儕,更好地檢視他們各自面對的公共行政議題。
臺灣的學者、學生、實務界人士,對於非英語系國家的學者所發展出來的公共行政理論與觀點,相對而言可能比較不熟悉。本書正體中文版的譯介,恰能彌補這樣的不足,也期望拋磚引玉,激發臺灣讀者對於公共行政更多元的想像。
本書有兩項特色,值得一讀。第一,由歐陸學界的政策分析視角切入,但又刻意融入英美主流的政策分析理論,巧妙結合兩種不同的觀點,擴大了政策分析的視野。第二,為實務工作者提供了完整的理論架構,使其分析更具洞察力。
──蘇彩足(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暨政治學系教授)
臺灣的公共事務研究一向是重美輕歐的,政策分析的領域更是如此,語言與國際現實可能是背後的主要原因;不過,這本最初由法文所寫成的純歐陸政策分析教科書,應該可以打破這個「單美國、唯英文」的現況,當然,多層次(行動者、資源與制度)與跨國比較的分析框架,也是一個亮點,值得學子細細比較品味。
──陳敦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體育、運動、休閒本身是公共政策的一環,其發展同時也會反過來影響公共政策的形塑與相關討論。基於多年來在體育行政、運動管理、休閒遊憩之教學、行政、研究經驗,以及曾借調擔任教育部體育署署長的歷練,我看見本書在公共政策理論與實務之價值,推薦給臺灣讀者。
──高俊雄(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目錄
圖表清單
作者序(中文版)
作者序(英文版)
譯者序
推薦序/高俊雄
導論
PARTI 政策分析理論框架
Chapter 1 政策分析的各種理論
1.1 政策分析的不同學派
1.2 「行動科學」範疇內的政策分析
PARTII 政策分析的關鍵要素
Chapter 2 公共政策
2.1 回應社會問題的政策
2.2 公共政策的定義
2.3 公共政策的構成因素
2.4 政策週期
Chapter 3 政策行動者
3.1 具有實證意義的行動者(Empirical actors)
3.2 有所意圖的行動者(Intentional actors)
3.3 行動者的類別
3.4 公共政策的「行動者三角模型」
3.5 實用建議
Chapter 4 政策資源
4.1 資源的不同種類
4.2 資源管理
Chapter 5 制度規則
5.1 制度規則分析
5.2 現有的制度規則概念
PARTIII分析模型
Chapter 6 分析模型
6.1 政策週期及其產品
6.2 政策行動者間的博弈對政策實質性和制度性內容的影響
6.3 綜合理論模型
Chapter 7 政治議程設定
7.1 公共問題的社會建構
7.2 第一個政策產品⸺ 公共問題的政治定義
7.3 議程設定
7.4 政治議程機制:競爭和變化
Chapter 8 政策方案制訂
8.1 第二個政策產品⸺ 政治行政方案制訂
8.2 第三個政策產品⸺ 政治行政安排
8.3 過程:行動者、資源與制度
Chapter 9 政策執行
9.1 政策執行的定義
9.2 「經典」執行理論與其最新動向
9.3 第四個政策產品⸺ 政策行動方案
9.4 第五個政策產品⸺ 執行行動
9.5 政策執行過程中所運用的行動者、資源和制度規則
Chapter 10 政策效應評估
10.1 政策效應的定義
10.2 政策評估標準
10.3 第六個政策產品⸺ 公共政策效應的評估報告
10.4 政策評估過程:被動員的行動者、資源、制度
Chapter 11 研究和實踐型假說
11.1 依變項:政策產品的實質性和制度性內容
11.2 解釋變項(explanatory variable):行動者的「博弈」、資源和制度規則
11.3 實證研究中的各種假說
Chapter 12 結論
12.1 本書研究方法的優勢
12.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12.3 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