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黃樹仁: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社會學系暨政治研究所碩士班畢業,麥迪森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社會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
內容簡介
1970年代初,國內外政治經濟巨變的巧合匯集,使臺灣朝野產生了強烈的農業與糧食危機感。以農立國的傳統觀念、保障戰時糧食安全的考量,與平均地權的觀念,共同促使臺灣朝野產生了農地農用的意識形態,導致一系列限制農地他用的土地立法。農地農用從此成為臺灣土地使用的主導意識形態,有效阻卻了此後土地政策的反省與檢討,因此也嚴重妨礙了臺灣城鄉的健全發展。本書除分析上述現象因果之外,也提出對應的政策建議。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總論
一、 問題
二、 故事
三、 盲點
四、 願景
五、 建議
六、 自省
第二章 方法的反省
一、 問題意識
二、 比賽研究與因果推論
三、 溯溪探險
第三章 限制農地它用的法令
第四章 戒嚴的城市:限制農地他用的政治經濟後果
一、 市地人為供給不足
二、 促進政商勾結
三、 低品質的城鎮
第五章 善意的惡果:農地農用與農業停滯
第六章 農地農用:陰謀或意識形態?
第七章 以農立國?
一、 戰後臺灣經濟變遷
二、 零細農業:臺灣農業危機的根本原因
三、 待退老農:農業經濟議題或社會福利議題
四、 農地價格與農業停滯
五、 從小農到農業企業家:臺灣農民素顏
六、 臺灣農業的未來:政策建議
第八章 糧食安全?
第九章 平均地權?
一、 平均地權的理念
二、 市地漲價的迷思
三、 捨本逐末:都市擴張過程中的地利共享
四、 無辜的大眾?:臺灣的土地稅制
第十章 臺灣城鄉的明日:政策建議與評估
第十一章 觀念的反省:意識形態與其意外後果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