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廖世璋 博士
現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專任副教授
學經歷
作者為數本與專業相關之學術期刊編輯委員及審查委員等,亦為國家考試委員、公共工程委員、政府促參委員、公共藝術委員等。另,曾經兼任於中原大學、文化大學、空中大學等校,以及曾任政府文化部門、平面媒體記者、廣告行銷公司、規劃顧問公司、建築師事務所、出版企劃、專欄漫畫作家等,歷練於文化產業相關的產官學三界,亦具有建築師執照、室內設計裝修執照、公務人員高等考試資格等。
學經歷背景為多元及跨界之領域,依現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區分,曾包含: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僅硬體及藝術節)、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工藝、電影(僅廣告片)、出版、廣告、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品牌時尚、建築設計、創意生活、流行文化內容(僅文化研究及文化經紀)等產業及其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經理人(經紀人)」專業領域。
專長與主要興趣領域為:文化政策、文化行政、文化研究、文化創意產業、地方文化產業、社區營造、博物館經營與展示、都市設計、城市品牌及文化行銷、文化園區規劃設計、歷史文化資產保存及再利用、地方藝術節慶、公共藝術、社會空間與都市文化研究等。
曾經出版「文化創意產業」、「都市設計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等著作及一些學術期刊論文。
E-mail: lsj@ntnu.edu.tw
內容簡介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校長 黃光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 張國恩 推薦
比較「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文化產業」二者,最大差別之一是「文化創意產業」主要的產業對象為「企業」(文化企業等),也因而出現許多離根、跨國的文化產品生產與消費現象,而「地方文化產業」的對象卻是「地方」(社群、社區、城市等),因此更強調在地紮根及「土味」。
本書重新檢視過去社會對於「土味」的刻板印象,「土味」並不是「俗氣」且反而是一種由在地的「地方性」(the locals)所散發出來的風格特質,更是構成特有地方文化價值的重要基礎。而在一整套地方文化產業中,「地方文化」是「原料」而「產業」是「經濟」,也就是說,地方文化原料是重要基礎,而且先有地方文化「價值」其部分才有可能轉為產業經濟「價格」,然而地方文化價值卻一部分來自於重要的「土味」特質。
目前全世界各地(包括台灣)邁向「全球化」的世界潮流發展,「全球化」與上一個現代社會發展的「國際化」不同之處,包括了「國際化」其實是全世界各地向西方「標準」的主流文化學習及仿製,而「全球化」下的地方卻是一方面深化自己「差異」的地方性;並同時與世界各地方展開連結、合作或對話,「全球化」並不是「國際化」的2.0版。換句話說,在全球化潮流之下是「愈在地、愈國際」。
另外,《博物館法》今已實施,因應過去各地大量自己「認定」的博物館(及蚊子館),可能更無法適用法規成為「法定」的博物館,本研究希望也能促進各地方博物館結合社區營造,並轉型為發展地方文化及產業的核心。
本書跨越了文化研究、地方理論、文化行政、環境規劃、博物館、社區營造、地方品牌、文化行銷、地方產品計畫等面向,亦兼具有地方文化產業的學術研究與實務操作之特色。
目錄
黃光男校長序
張國恩校長序
謝誌
作者研究導讀
理論篇
第一章 地方及地方性理論
第一節 地方及地方性的認識論及概念
第二節 地方性作為社會文化研究之方法論
第三節 地方性的後現代及全球化
第二章 地方及地方性的空間理論
第一節 地方空間理論與概念
第二節 地方及地方性的空間方法論
第三節 地方文化認同、意象與象徵
第三章 地方文化治理
第一節 地方性的構成與地方文化資本
第二節 文化生活圈治理
第三節 地方文化治理與文化政策
第四章 地方參與式調查規劃理論
第一節 參與式敷地計畫理論
第二節 地方文化資源盤點
第三節 環境行為研究
第四節 地方遊戲設計理論
第五章 博物館地方理論
第一節 博物館範型的科學哲學分析
第二節 博物館範型特徵及範型移轉
第三節 後博物館範型的地方作用
實務篇
第六章 博物館在地經營
第一節 國內博物館範型及政策歷程與問題分析
第二節 地方博物館經營計畫
第三節 後博物館的地方經營模式
第四節 地方策展計畫
第七章 文化產業的地方創新計畫
第一節 整合型概念的地方社區總體營造
第二節 地方文化產業的農業創新方案計畫
第三節 地方文化產業的藝文創新方案計畫
第八章 地方品牌
第一節 地方品牌定義
第二節 地方品牌符號與構成
第三節 地方品牌規劃
第九章 地方文化產業行銷
第一節 地方文化行銷定義
第二節 地方文化產業行銷「P.C.R.V.」概念
第三節 地方文化產業行銷策略分析
第十章 地方文化產品「S.O.P.」計畫
第一節 地方文化產品的「S.O.P.」定義
第二節 「無形」地方文化產品
第三節 「有形」地方文化產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