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主編 衣若蘭(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作者
顧玉玲(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黃淑玲(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鄭芳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曹育愷(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本期刊登的第一篇研究論文,顧玉玲教授從工殤碑的設立與群眾記憶,揭示當代台灣性別與勞動的關係。作者提醒了我們,公共議題所忽略的性別差別待遇,以及宗教信仰中的性別與鬼神觀,還有集體記憶中對未婚女性的恐懼與偏差觀念,都值得大家再度省思日常生活中的歷史文化符碼。所幸紀念空間或儀式可以修改,「歷史」可以改寫,集體記憶也可因此得到重新梳理與解/建構的機會。
本期第二篇論文中,黃淑玲教授以「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簡稱女委會)為例,探討台北市長柯文哲第一任內(2015-2019年間)性平機制運作與成效,認為台灣性平機制的運作成效,為「政治意志」、「社會資本」與「政治環境」因素三者交互作用影響。她發現,市長個人推動性平政策的動機、出席與主持大會的頻率、特別指示與獎懲措施,以及性平辦公室的人力、預算與監督機制,還有民間委員的社會資本多寡,都與性平機制成效密切相關。按照台北市政府網站的說明,女委會屬於「諮詢、指導及監督本府性別相關政策措施之重要角色」,意即此委員會能否有決策力或影響決策權,未來還需再觀察與釐清。
本期第三篇專題論文中,鄭芳婷教授即以《花開時節》作為文本,發展出所謂「鋩角」( mê-kak)的概念,試圖以此打造台灣酷兒敘事學。。作者認為《花開時節》以日治台灣作為穿越主題,正是「以女性情感來酷兒化長期反同性戀與陰性特質(femininity)的官方國族意識形態」。該研究以酷兒作為方法來閱讀穿越小說,讀者更可以看到「歷史」敘事的多樣、性別權力的流動、女性情誼的複雜,還有如何以「微」逆反的各種可能。
本期專書評介對象為姜學豪(Howard Chiang)After Eunuchs: 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x in Modern China 一書。該書論述晚清民國時期,甚至到1960 年代台灣,在西方性知識傳入的情境下,原本社會文化中對於「性」 觀念與認知如何改變的過程。書評作者曹育愷稱之為「科學與醫藥話語下的性重構」,並從該書論述的有效範圍、史料選擇,以及接受史三方面,讓讀者一起反思歷史研究與當代性別關懷之間的關係。而本刊戮力於性別研究之推廣與交流,即是希望結合研究成果與社會關懷。
目錄
編輯報告
研究論文
神鬼殊途:「東澳石牌公」與「旗津淑女墓」的性別分析∕顧玉玲
政治意志與社會資本對性別平等機制的影響:以柯文哲市長與台北市女委會為例∕黃淑玲
打造台灣酷兒敘事學:楊双子《花開時節》作為「鋩角」行動∕鄭芳婷
書評書介
科學與醫藥話語下的性重構:評After Eunuchs: 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x in Modern China∕曹育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