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黃綉雯 台南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科員。
張恒豪 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唐文慧 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學系教授。
林東龍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劉蕙雯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女及保護服務科科長。
王秀雲 成功大學醫學系暨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
蔡芬芳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關秀惠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期三篇研究論文,分別以建制民族誌、訪談、政策分析與口述歷史等研究策略,探索了性別研究中的「再生產」主題。
黃綉雯、張恒豪與唐文慧的論文探討特殊教育助理員的勞動處境。該文提出,要能充分理解這項繁重且涉及多種技能的照顧工作,必須探索台灣的特教體制發展,包括專業主義與性別分工所形成的勞動特性。
林東龍與劉蕙雯分析男性公務員的育嬰留職經驗,呈現新興的父職型態。這篇論文也建議持續推動職場的性別平權,並倡議「照顧」男子氣概,以提高男性採用育嬰假的比例。
王秀雲研究1950年代以來的女性初經經驗,分析周遭親友的談論與作為、通俗醫學衛生知識、學校健康教育、衛生棉廣告如何在不同歷史時期,影響了青少女的身體經驗。
蔡芬芳的研究討論「性別、族群與客家研究」,回顧客家研究對性別研究的貢獻與新挑戰。主流社會仍以勤儉刻苦作為客家婦女的主要形貌,本文細緻地解析這樣的圖像,如何與建立族群主體有關,又如何簡化客家女性的樣貌。
這期的書評書介,是年輕早逝的陳香君力作《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關秀惠認為,該書看重女性藝術家創作出的二二八創傷主體,如何可能昇華創傷情感,提出了面對藝術與政治的重要性別視角。
目錄
編輯報告
研究論文
性別與專業交織的照顧工作:特殊教育助理員的建制民族誌分析/黃綉雯、張恒豪、唐文慧
照顧男子氣概與男性公務人員育嬰留職經驗/林東龍、劉蕙雯
從意外到等待:台灣女性的初經經驗,1950s-2000s/王秀雲
研究討論
性別、族群與客家研究/蔡芬芳
書評書介
與創傷同在:《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書評/關秀惠